新闻动态
从春天出发——哈工大实验室里的奋斗者

哈工大全媒体(刘培香 商艳凯 闫明星/文 辛然/图)春节热闹的氛围还未散去,不少哈工大人又一头扎进了科研里,致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用行动诠释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场景1


在松北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领导班子,以及大部分教师、工程师和外协人员,一如既往地奋战着。

该装置由我校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我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和综合环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装置主体设备已全部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用户及科研服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院长李立毅说:“自装置建设开工以来,院里教职工没有节假日、双休日,保证装置建设不停工,争分夺秒,力争早日完成装置的国家验收,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打造哈工大新百年国之重器。”


 

场景2

 

这个寒假,航天学院智喜洋教授和团队正在加紧科研攻关,为今年几次重要的发射任务全力冲刺,以扎实行动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智喜洋所在的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星上智能信息处理有效载荷研制的优势单位,也是我校在国家重大基础安全领域的“名片”之一。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质、增长专业本领,将全部热忱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将创新成果镌刻进研制的卫星里,为助力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智喜洋说。

 

场景3 


在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天龙教授正在与团队的研究生共同开展“医用微纳机器人系统”项目的相关实验室研究。

该实验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的一部分,面向肿瘤治疗领域微纳机器人血液循环系统驱动效率低及肿瘤诊疗实时调控性弱的应用挑战,开展医用微纳机器人结构创成设计方法及微纳机器人多场耦合驱动控制的研究。

医用微纳机器人精准靶向治疗系统的成功研制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场景4

 

从沈阳出差返回的材料学院林铁松教授顾不上休息,马上来到实验室和工程师讨论设备的组装情况。要完成原理样机的搭建,这个设备尤为重要。

2022年,林铁松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承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专项项目,他负责的正是整个专项的核心工作——研制关键制造装备,这是一个国内外均属空白的尖端装备。为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机搭建和产品制造,寒假期间,林铁松教授马不停蹄地推进项目,驱车到北京、沈阳、邢台等地进行零部件考察采购,和工程师探索落实设备型号、参数……

林铁松说:“我负责的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装备,早一天做出来,就能早一天实现关键部件零的突破,解决‘卡脖子’制造难题。”

 

场景5

 

在明德楼211室,能源学院外籍教师乐古副教授和青年教师潘庆辉、郭延铭等仍坚守在科研一线,正在忙着做有关气相分析的实验。

该实验是帅永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一部分,针对国家战略开展的太阳能高效利用与转换研究,旨在解决储能示范工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潘庆辉说:“虽然放假了,但团队成员一直没休息,都想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做好工作,在推进项目目标实现进程中作出哈工大人的贡献。”

 

场景6

 

春节刚过,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谭久彬院士团队便坚守在科研一线,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攻克着一道道难关。

建成世界仪器强国是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必备基础与前提条件。谭久彬院士团队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超精密工件台、超精密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等超精密仪器技术攻关任务,目前正在进行集成联调与指标测试。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和验收,解决国家重大“卡脖子”问题,寒假期间,多位博士生秉承“仪器报国、敢当大任”的理念,在研究团队教师带领下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攻克系列国之重器研制中的超精密测量技术难题,将国家重大“卡脖子”技术清单转化为研究生课题清单。

 

场景7

 

这个寒假,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建筑学院倪龙教授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第一时间赶往示范工程所在地河南,白天指导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实施工程智慧化改造,晚上与联合团队一起探讨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等关键技术,争取研制的高性能数字孪生平台尽快实现热泵区域供热供冷技术的智慧化提升,早日完成近3万居民的供暖节能改造。

“热泵因其电热转换的高效性,是电制热的最有效方式,将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倪龙说,热泵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结合,更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更好地实现整体能效提升,也是热泵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希望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场景8

 

在计算学部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丁效研究员正在与团队成员讨论“人机融合医疗会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进展情况。

这是我校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机器智能体动态自组织自学习”与“面向诊疗决策生成的人机辩论”两个科学问题,研究细粒度的医学知识挖掘,基于影像、文本等数据的智能诊断智能体的构建以及医生与机器间的多轮辩论会诊,进而实现针对肝胆胰疾病的人机多方会诊平台。

目前,在刘挺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与各协作单位一同面向肝胆胰专科初步构建了辩论型人机联合会诊平台。未来在更多数据与迭代方案的支持下,团队将实现更高精度、适用性更广的可解释的人机融合会诊技术平台。

 

场景9

 

寒假期间,生命科学中心陈政教授实验室正在围绕糖脂代谢的RNA加工调控机制这一前沿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

据了解,目前50%以上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类疾病。寻找代谢类疾病发生的关键驱动分子有助于认识代谢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针对关键驱动分子的药物开发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代谢类疾病。

陈政团队发现,某些RNA结合蛋白是代谢疾病的关键驱动分子,靶向某RNA结合蛋白可以避免和治疗高血糖、高血脂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团队将继续研究此RNA结合蛋白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肝癌和衰老的分子机制,靶向此RNA结合蛋白还有可能避免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肝癌和衰老。

 

这就是哈工大科研工作者的日常,是他们勇担时代使命,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哈工大方案,向全体哈工大科研工作者致敬!